乐至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县卫生健康局工作的评议意见
2022年5月30日,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李萍所作的《关于全县卫生健康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评议调查组《关于评议县卫生健康局工作的调查报告》,并对县卫生健康局工作进行了现场询问、评议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为满意。
会议认为,县卫生健康局自2019年3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健康乐至”为主线,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聚焦职责定位,主动担当作为,在统筹推进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效、强化健康促进等重点工作上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始终保持战时状态,坚持统筹协调、负重前行,取得了“零输入”“零确诊”的重大成果,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我县卫生健康工作还存在疫情防控能力有待提升、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公共卫生力量不足、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还有差距、医疗专业人才缺口大、财政投入保障不足等问题。为此,会议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
一是着力落实制度保障。以护卫生命健康为底线目标,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要求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聚焦输入风险、人员管控等关键领域,进一步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二是完善应急监测机制。组建应急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壮大应急救援力量。加强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强化疫情防控医疗物资储备。做实做细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点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处置效率。三是强化防治能力建设。加快优化隔离病房布局,完善发热门诊(诊室)规范化建设,做好预检分诊。加强核酸检测设施建设,抓好“应检尽检”“应接尽接”工作。认真落实防控人员关怀措施,提高备战、应战能力,扎紧扎牢防控屏障,确保奋力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
二、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着力夯实卫生健康设施基础。加快县中医医院老年病大楼、县第三人民医院、县精神卫生保健院第二住院大楼等5个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按期投入使用。二是强化基层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统筹推进童家、良安、石湍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扎实推动县乡村三级融合联动。三是加强合作促发展。继续深化与省中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二院、简阳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合作,加强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建设,促进医疗服务能力同质化发展。四是优化医疗服务方式。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鼓励提供多学科门诊“一站式”诊疗服务。持续推进优化县级医院“互联网 医疗健康”,实现县域全覆盖,推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通互认,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五是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加快补齐中医药应急短板,推进中医药临床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水平,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六是加大卫生健康保障力度。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持续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加强部门统筹协作,注重资源整合,提升财政投入经费使用绩效,切实保障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三、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一是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做好“全面三孩”配套政策衔接,促进生育假、护理假、育儿假和生育保险等政策落实到位。强化婚前检查、妊娠风险筛查,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孕产期护理、婴幼儿关爱,大力发展托育机构,持续营造优生优育环境。二是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持续做好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工作,巩固提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成果。三是持续开展预防接种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基层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进一步推进预防接种AAA门诊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免疫规划示范区。四是强化健康服务管理。加强对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监测,落实好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
四、进一步提升健康乐至建设水平
一是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和全民健康生活理念。依托“健康中国行”等活动,通过讲座、义诊等方式,送药送健康下基层。开展“三减三健”等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二是深入开展健康“细胞”建设。积极开展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加强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医院、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建设工作,全力打造健康场所。三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开展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农村环境卫生监测,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环境。四是加强健康养老服务建设。以县级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康复科为重点,各类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为基础,建立覆盖城乡的“预防、养生、医疗、养老”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老年健康服务。加快健康医疗基地、健康养生基地建设,拓展“健康 ”内涵,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健康乐至靓丽名片。
五、全面加强医疗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着力强化党的领导。严格落实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监管。二是全面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扎实开展卫生健康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医疗环境。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护人员认同度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提升医院运营管理和服务效能。着力加强医德医风和医院文化建设等意识形态工作,鲜明正确导向,树牢“治病救人”良好形象。三是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落实关爱激励措施,强化高层次、急需紧缺等专业人才招引。优化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薪酬重点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医技人员规范化培训,充实优化乡村医生人才队伍,搞好公共卫生人才配备,为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县卫生健康局工作收集到的建议意见清单
附件
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县卫生健康局工作收集的
建议意见清单
(共计23条)
一、疫情防控类
1.疫情防控资金、物资保障还有差距,有时存在转运隔离人员车辆不够,防疫经费保障到位差、缺口大等问题。
2.各级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工作,建议切实加强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减轻医疗机构非主业工作,让其有更多精力为群众提供医疗健康保障服务。同时注重对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关心爱护,积极落实激励政策。
3.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抗疫社会力量,强化部门联动,确保全民参与、科学处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持久战。
二、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类
4.2021年社会满意度评价排名相对靠后。建议聚焦群众所盼所需,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切实加强政策法规和工作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5.部分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难以通过互联网挂号就医。建议建立绿色通道,配备工作人员、志愿者,帮助老年人查询健康码,协助没有手机老年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优化就医流程,缩短候诊时间,提高老年患者看病就医的便捷度。
6.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班子队伍建设,准确界定党组织书记与院长职责界限,进一步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7.加强医疗卫生领域行业管理,严格落实“九不准”要求,持之以恒抓医德医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三、人才队伍建设类
8.各级医院人才都很缺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缺,招不来、留不住。建议加大引才激励措施,健全专业人才吸引政策。要注重日常关心关爱,督促个别医疗机构尽快补齐拖欠职工的医保、养老保险等费用。要优化绩效考核办法,提升一线医护人员待遇,稳定专业人才队伍。
9.对医护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个别医护人员能力素质低、服务质量差。建议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注重对各级医护人员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10.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力量不足、结构老化,影响了执法工作开展。建议进一步强化卫生健康执法体制机制建设。
11.部分村卫生室医生缺乏,且大部分年龄偏大,医技能力不高。建议加强乡村医生培养管理,强化村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四、医疗管理类
12.医疗废物处理费用大,且没有专门的经费。建议将其纳入医疗收费定价。
13.许多精神病患者是由乡镇(街道)或公安部门送至精神病医院,监护人不明确甚至没有监护人,病人权利不好保障,治疗费用收取困难,影响医院运转。建议进一步建立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联动机制,落实保障措施。
14.加强对个体医生执业、药店经营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15.加强120指挥平台建设管理,搞好调度人员业务培训,优化调度操作流程。建议根据病人危急程度、医院距离、医院救治能力、实时床位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调度,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16.加强医保支付的协调工作,确保报账资金及时到位。
17.要高度重视基层卫生院的运行发展。加强研究指导,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强化资源整合使用、项目统筹安排,鼓励发展业务,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把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
五、经费保障项目推进类
18.对基层医疗机构经费保障差,药品耗材实行“零差价”改革后,收入越来越少,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只有挂号、检查等收入来源,业务收缩,财政补助人头资金又拖欠较多,医疗机构日常运行异常困难。建议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经费保障力度。
19.项目资金拨付到位差,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搬迁建设资金拨付进度较慢,影响项目推进。
20.建议将原保健院、计生指导中心资产划转至县妇计中心,解决建设资金缺口大问题。
21.县第二人民医院修建完成后,因消防验收、电力安装等问题,影响搬迁。建议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完成后续工作,力争早日投入使用。
六、其他类
22.加快推进医养、康养结合等老年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大健康产业提质发展。
23.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资同城化机遇,加快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加强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建强专科医院,打造特色品牌,服务乡村振兴。